期中考试从11月2日开始,杨舒力经过十多天努力,带着忐忑的心情走上“战场”。
首战告捷。
第一门语文考下来,杨舒力自认不错,考试时他用了个小技巧,先给作文审题。
拿到卷子后不是立即从头开干,而是先看作文题目,寻思该如何立意,切入口在哪里,然后才开始做题。
做题当然是全神贯注,并没有想到作文的事,但由于有点印象,始终有一缕思绪飘荡在脑海里。
大概半个小时后脑子里冒出作文的标题和第一句,灵感来了。
等做完其他题,开始写作文时,思路已经清晰了,再审下题,确认自己没有跑偏,才开始动笔,一下笔就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,一气呵成。
短板还是在文言文,复习时间太短,有些题明显答不上来,没办法,文言文是硬知识,靠猜是不行的,要丢点分。
选择题也丢了不少分,一道选择题3分,感觉答案都比较含糊,很难确定选哪一个,主要还是不太适应考试。
数学不说了,已然走麦城。
11月4日,最后一门考试英语,杨舒力心情有点不好。
考试题很快做完了,答得很差,他认为这门课要考班上第一名——倒数。
虽然早早做完题,但他没有交卷子,而是在座位上拿着笔,盯着卷子发呆。
考得这么差,又是第一个交卷子,会被老师认为破罐子破摔,还是在座位上熬一阵吧。
当然,他没有感到熬的痛苦,而是在想另一件事,赚钱的事。
11月1日晚,也就是万圣节那天,他在市中心百福广场一个报刊亭前,发现了一个可行的赚钱路子。
色彩炫亮的杂志挂在报刊亭内的几面墙壁上,报刊亭开口处有一块很大的板子,上面铺满了各种报纸杂志,报纸多是平放着的,但有几份报纸的摆放比较特殊。
这几份报纸挂在报刊亭边上,向顾客展示的并不是头版,而是特稿版。
这就很有意思了,展示商品肯定是展示最大卖点,这就是说这份报纸最大卖点是特稿。
杨舒力对特稿是很熟悉的,特稿流行了很多年,曾经是群众精神生活的主食。
眼下则是特稿的高速成长期,前两年特稿开始在报刊出现,一路冲杀,成为一支主力军,很多读者花一元钱买一份报纸,就是为了看上面的特稿。
特稿是什么呢?就是特别报道的文稿,特稿具有新闻性,也有文学性。
特稿的一个特征是特别长。一篇特稿一般4、5千字,基本上需要一个整版来刊载。
特稿的另一个特征是奇特,它描述的人生故事,必须是情节曲折、跌宕起伏、生动活泼、荡气回肠,故事不停反转,读者看了开头就迫切希望看到结局。
特稿满足了广大读者对故事性、感情、人生哲理、人情世故、悬念等多方面元素的需求,成为市场类报纸最吸引人的部分。
这活我熟悉,而且也有时间干,虽然不能出去采访,但这里面是有玄机的。
总之,这条路走定了。
收入嘛,现在成熟的特稿写手一年能挣几十万,我要求不高,见钱就行,肯定比钻大头娃娃强一百倍。
这几天考试,尽量不去想这事,现在考试结束,工作重心就转到这上面来了。
考试快要结束,同学们纷纷到讲台交卷子,杨舒力才拿起卷子朝讲台走去。
星期四下午放学后,杨舒力大步流星朝学校外走去,后面有人叫道:“舒力,舒力。”
回头一看,是张有路,奇怪的是他并不跟上来,而是站在原地,似乎要等杨舒力返回去。
杨舒力有点不情愿,想了想,反正也没几步路,就慢吞吞走过去。
“急什么急,回去干什么?”张有路问道。
“什么事啊?”杨舒力今天想买两份报纸回家研究。
“有个大活,你不应该拒绝。”张有路表情有点得意。
难怪今天摆架子。可惜,我已经想好了赚钱的路子,杨舒力淡淡一笑:“大头娃娃反正是不钻了。”
“不是大头娃娃,要好得多。”张有路卖着关子。
看他那得意的样子,杨舒力有点动心,写特稿虽然赚钱,但是周期很长,即便能刊登出来拿到稿费,恐怕得有两个月。
如果张有路真有路子赚